张涤生与"高徒"们的故事
日期:2011/6/15 16:03:19 阅读量:15154

              新华网上海频道      作者:钱承飞 陈祖亮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医学界,医学奇才张涤生以善于在人体上“将缺憾化作美好”的精湛医术而勇攀“世界整形外科”的科学高峰。

    作为“中国整形外科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涤生教授,他并不想独占鳌头,而是悉心培养了一个又一个“高徒”,请看——王炜,从事整形外科近四十年,在显微外科、整形外科器官再造及手外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就,从而促进了外形修复与功能重建的统一,丰富了整形外科的内涵。曹谊林,整形外科学科带头人、连续二轮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现任九院副院长;李青峰,长期致力于整复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他是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九院整复外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钱云良,擅长于烧伤整形及美容外科研究治疗,曾获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三等奖,九院整形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王丹茹,是张涤生院士最年轻的关门弟子。她一直从事瘢痕增生的治疗以及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担任多项课题负责人,现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整形外科专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都与张涤生院士契而不舍的追求,他的“接力棒”一直在传递有关!辛勤耕耘最终结出累累硕果,能够给许许多多的求医者恢复健康、给整形求美者以满意的效果,这已经成为张涤生院士和他的徒弟们一生的追求目标!

 

“中国整形外科之父”的心愿

     可谓“桃李满天下”的张涤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50年前,他在上海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正式建立整复外科,创立了中国整形外科这一新的学科,被誉为“中国整形外科之父”。 50年后,上海九院的整形外科已经走在全国同行的前列,达到了世界整形外科的先进水平。

     一位慈爱的长者走来了,笔者采访他、与他对话是一种享受。他办公室墙上挂着“用激情拥抱成功”横幅,张涤生笑眯眯地对笔者说:“70多年的从医生涯,我并没有把它看作是负担,而是多治病人可以添欢乐!”他生于1916年,自谑虽已到了95岁高龄,心态依旧年轻。对于科学,他一如既往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心,热切关注整形外科领域每一个新的进步。在采访中,老人起身为记者找相册或资料来翻看时,随口哼出一首优美的曲调。那种快乐,仿佛又回到了他在20多岁时在美国听费城交响乐团演奏时的沉醉。

     作为新学科的创立者,张涤生有过无数次“零”的突破。他精心保存着一本本厚厚的相册,相册里收藏着他做的很多开创性手术,其中就有不少突破性的成功病例。他认为,医学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要有所突破,不仅要有信心、有经验,更要有胆识。

     人们称张涤生为“中国整形外科之父”,又称“整复外科之父”。对于这一荣誉,他认为自己只能说是奠基人之一,或者说是开拓者,扩大了学科领域。整复是一门 “修残补缺”、以治疗畸形和残缺为目的的学科,在整形外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这源于张涤生提出的一个新观念:外科医师不仅要使伤残者的伤残畸形部位得到修补,还要使这些部位的功能得到恢复或重建,做到伤而不残、残而不废。    

    张涤生1946年到美国留学时,中国还没有整形外科这一学科,差距是巨大的。36年后的1982年,张涤生第二次访美,应邀参加美国整形外科年会,作了近30年来中国整形外科发展和现状专题报告。当他最后说完“谢谢”后,全场听众不约而同站起来,热烈鼓掌长达两三分钟之久。这是30多年来世界同行第一次听到中国整形外科发展的报告,中国整形外科专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就已经可以和美国专家平起平坐了,令世人刮目相看!

    张涤生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九院的整复外科已经分为烧伤、显微、淋巴和颅面4个分支。他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著书,已出版了《颅面外科学》、《张涤生整复外科学》、《淋巴医学》、《神在形外》等书籍。他说:“毕竟这门学科还比较年轻,我总结这些经验写下来,希望以后有人能够超越我。”

    多么宽广的胸怀,这就是张涤生院士的心愿!

    几十年来,张涤生教授手中的“接力棒”一直没有停止过传递。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张涤生培养出的“高徒”一个个“青出于蓝胜于蓝”。为了让中国整形外科专业走在国际先进水平的前列,这是九院整形外科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只有在祖国才能圆梦!”

    在实验室,笔者遇见了九院副院长曹谊林教授.谈起如今曹教授所承担的组织工程科研重任,他是一脸的兴奋。现在他正承担着17项国家级、部级和市级重大科研项目。

   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他就在国内首创了吻合血管神经游离胸小肌移植治疗晚期面瘫的手术方法,将晚期面瘫治疗由传统的静态治疗改为动态的功能恢复,这是对晚期面瘫治疗的一大创新。

    1991年,曹谊林以自己学术上的优异成绩,争取到美国整形外科基金会提供的两个资助名额之一,离开上海赴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期间,他把组织工程作为自己的专攻方向,整整四年时间,曹谊林终于摸索出一套完整独特的实验方法,他以在裸鼠背上成功再造人耳,在国际医学界引起轰动。国际权威专家发表评论,称其为组织工程研究领域新的里程碑。曹谊林因此而获得国际整形外科学界最高奖——James Barrett Brown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亚裔医学家,他还被聘为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组织工程实验室主任,并取得了美国的“绿卡”。

    1997年,曹谊林谢绝了美国各家机构的挽留,放弃数万美金的年薪毅然回到祖国。回到祖国的曹谊林深感“家”的温暖、“家人”的热情。在上海科委、第二医科大学和第九人民医院的全力支持下,曹谊林首先建立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组织工程研究中心,接着成立了上海市组织工程研究重点实验室。2000年,曹谊林上北京参加“打擂台”,终于成为“973”计划“组织工程基本的科学问题”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九院的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开始初具规模,科研从多层次展开: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动物实验等。同时,从多分支衍生:骨、软骨、肌腹、角膜、气管、神经、血管。实验室已拥有10名硕士生、4名博士生和1名博士后。一系列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自体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形成和再生;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关节表面软骨缺损的实验……    

    说起出国和归国后的感受时,曹谊林笑着说:“当年我的老师张涤生,得知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消息,他放弃了美国工作的优厚待遇,于1948年初毅然返回祖国,迎接祖国的解放。这叫飞鸟归林嘛,因为我们医生这个“林”就在中国!”

与张涤生、曹谊林一样,作为九院整形外科中坚力量的李青峰教授,婉言谢绝了日本财团在东京银座开设高级美容中心的高薪聘请;整形外科“新秀“王丹茹副主任医师留学美国也挡住了大学高薪和绿卡的诱惑,学成后毅然归国。                              

    “祖国正在召唤、需要我们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怎么能不回来呢?”归国的九院整形外科专家都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为了祖国医疗事业的强盛,学成归国的九院整形外科专家呈现了一颗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妙手修复“畸形手”

    被称为修复“畸形手”大师的九院终身教授王炜,在九院从事整形外科已经近40年,致力于显微外科技术在修复各类畸形手方面的开拓、应用。接受采访时,王炜教授向我们展示的一本照相册和一套幻灯片,不由使我们感叹:世上竟有那么多千奇百怪的手,简直是畸形手的“博览馆”。

    你瞧,有的手上长着十个指头,有的手上只有一个指头,有的手只有手掌犹如锅铲,有的手形如曲棍球棒,叫“球棒手”,有的双手长在一起,有的手臂扭曲如蛇体;有的手臂粗如大腿,手指大似胡萝卜……对畸形手作整形手术需精心安排和设计,决不是简单地将多余的切除,粗的削削细,长的砍去一截。王炜在国内首创足背皮瓣移植,扩大足趾或跖弓区复合皮瓣修复复合组织缺损的术式等,为严重畸形手再造提供了优良的供区,并对多种畸形手提出了新的分类及治疗方法,其疗效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天下午,一位秀发披肩、白嫩透红的瓜子脸上洋溢着青春美的少女站在九院整形外科门诊室的门口,她的双手紧插 在裤袋里,眼神含羞,情态局促不安。当王炜教授送走最后一个病人,她即走到医生面前,一言不发,悄悄地伸出一直插在裤袋里的双手。啊,只见她的双手形如芭蕉扇,“扇”边不规则地长着许多手指:右手长着10个手指,左手长着8个指头,这在医学上叫“镜影手”,是一个手腕上长出了两只手。少女被收进了病房,王炜为她作了精心手术,畸形的手终于变成了4只手指1个拇指正常的手。姑娘看着自己恢复如常的双手,兴奋之情无法抑制。是啊,十七年了,一直躲躲闪闪的双手终于完全地伸出来了,这是九院医生给的一双手象模象样的手,姑娘能不激动吗?

    王炜教授在先天性畸形手治疗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畸形手整形“博览馆”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有的前来进修,有的前来交流。1993年,欧洲整形外科学术大会在法国斯克司伯市召开,伴着一阵热烈的掌声,上海九院的整复外科王炜教授健步走上讲台,作了“1035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肢体畸形”的专题报告,引起了与会各国整形外科专家的很大反响,担任大会执行主席的法国手外科学会主席G Foucher对与会代表说“你们要学习皮瓣修复技术,就要到中国上海向王医生学习。”

    1999年,王炜主编的300万字的《整形外科学》出版了,这是中国整形外科学界最大的一部全书。

 

        责任重于“泰山”

    走进李青峰主任的办公室,墙壁上挂着许多是他治疗的病人前后对比的照片,往往是前一张“惨不忍睹”、后一张则是“象模象样”。从这些图片中,体现出他在严重颜面创伤修复、鼻整形再造、自体脂肪移植及美容外科治疗手术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李青峰对笔者坦承:“对于一个整形外科的医生来说,动手术千万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否则患者就会有生命危险,从这个层面上说,医生的责任真是重于泰山啊!”李青峰深知,在整形美容手术上“风险与成功”并存,如何才能化解呢?李教授自“法宝”,那就是把对事业的忠诚和对患者高度的负责运用到具体的临床手术中去。这就需要把周密的医疗方案和高超的医疗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引人关注的广西“象人”欧贵峰,两岁时左脸颊生出一绿豆大小的包块,之后在整个面部、头顶、耳后逐渐长出肿块,并与日俱增,无规则疯长的肿瘤在头面部、头顶部相互连成一片,右眼也被下垂的肿块完全遮盖,几乎失明,鼻孔一侧不通,嘴巴无法闭合。于2006年11月入住九院整形外科。李青峰对这个罕见的病例十分重视,召开了多次全院的大会诊,确诊为巨大型神经纤维。12月11日,患者被推入手术室,由李青峰教授为主刀的手术团队开始了艰难的手术, 7个小时的手术切除了大大小小20多个肿瘤,并逐一给予恢复严重变形的五官位置,获得圆满的成功,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张接近正常容貌的脸。广西“象人”的整形手术成了海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手术当日,有近20家新闻媒体到现场采访,东方卫视还派出了10人组成的工作小组在医院守候拍摄,在整点新闻节目中连续直播手术的进程,美国华人报刊《明报》也作了报道,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生活》栏目也对此事进行采访报道,并制作成30分钟的专题片。

    据李青峰教授介绍,目前整形外科共有医师70人,其中高级职称39人,年门诊量13万余人次,年手术量已经超过5万例。为了使整复外科持续发展,医院实行了优胜劣汰制,个别医师由于达不到临床业务的聘任条件,只能辞职离开。但这仅仅是个别现象,也是为了保障病人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

 

“拯救童颜是我应该做的!”

    采访九院主任医师钱云良是件非常困难的事,那时他正与副主任医师王丹茹在研究如何对贵州5岁女孩进一步手术治疗。

    原来,今年2月,周梦琳进入了九院整复外科接受治疗,周梦琳被诊断为“烫伤后面、颈、胸、双上肢瘢痕粘连挛缩畸形”。这是罕见的畸形严重病例,也给手术带来极大的困难和风险。3月9日,经过3个多小时的“攻坚战”,主任医师钱云良带领治疗组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完成了手术。令人惊讶的是,整个手术孩子的出血量仅约100毫升。术后第9天,周梦琳面积达264平方厘米的皮片完全存活,这意味着她的颈部将恢复正常的形态和功能。3月22日,小梦琳的缝线完全拆除,佩戴上了康复专用的订制的颈部支架,进入术后恢复和功能锻炼阶段。经过成功的手术,周梦琳的病情好转了,人也变得开朗了,钱云良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拯救童颜是我应该做的,我们将对病孩做进一步治疗,尽量让她恢复正常生活。”钱云良表示。

    考虑到小梦琳家庭的经济状况,九院院方不仅减免了孩子的手术费用,还为周梦琳小朋友捐款人民币15万元,以帮助她的生活和进一步的康复。
    笔者日前连线了已经回到贵州女孩周梦琳的父亲周兴权,他在电话那头连连说,十分感谢九院院方关心帮助和主任医师钱云良和医疗组成员为他女儿精心治疗。

    半个世纪,50年的春秋,在张涤生与他的高徒们传承下,中国整形外科专业已经从一颗娇嫩薄弱的幼苗长成长为根深叶茂的大树。正如九院院长张志愿所说:“中国整形外科专业的发展,来源于老中青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和高度的爱国敬业精神,要赶超世界先进医疗水平,今后还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